大陸儒學逐漸回歸主流,2013年首演後即引熱議的話劇作品《伏生》,講的就是儒生為文化傳承捨棄家庭的故事;今年底大陸話劇導演王曉鷹T,跨界聯手中國京劇名角張建國再推京劇版《伏生》,18日在北京國安劇院上演。京劇版《伏生》由王曉鷹、京劇導演荀皓共同執導,同時邀請到奚派老生張建國,花臉名家魏積軍,分別擔綱主演伏生及秦朝大臣李斯;並透過眾所皆知的秦代「焚書坑儒」,伏生力保《尚書》的真實故事,探討文化傳承的責任與使命。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 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 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 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 }); }
文明之火復燃於世《伏生》以儒家為題材,講述秦始皇命丞相李斯,率眾執行焚書坑儒的暴政,並脅迫大儒伏生親自點火焚毀典籍,沒想到伏生早已料及,已事先保護部分儒學經典。但李斯並未放過伏生一家,以作亂之罪緝拿伏生兒子,致使家破人亡;然而伏生並未動搖,身負的薪傳使命,並將經典《尚書》的文明之火,復燃於世。大陸話劇戲迷對於王曉鷹本次跨界感到十分訝異,但他表示,自己與京劇的緣分並非自《伏生》開始,在過去的30年中,不僅曾幫其他劇團排過京劇,也透過不間斷的戲曲學習,建立起「舞台上的詩化意象」及「中國式的舞台意象表達」的理念,「此次推出京劇作品,可以說是對戲曲的一個回饋」。舞台呈現京劇留白談及話劇與京劇呈現方式的區別,王曉鷹提到,京劇看重演員在舞台上的表達,話劇則是重視演員及舞台美術互動下所產生效果;此次京劇版除了將保有戲劇衝突以及文化擔當的內容以外,還可以看到京劇演員不同於話劇演員詮釋人物的手法。對此,張建國表示,當初看到原版劇本時有些壓力,一方面,這位忍辱負重的歷史人物承擔了太多文化內涵,難詮釋;另一方面,這齣戲的念白、唱詞雖然優美,但是對京劇來說「太滿」。張建國加以解釋說,京劇劇本與話劇劇本有很大不同,京劇劇本講究要「留白」,不僅不能寫得太滿,還要留給演員在舞台上創作的空間;為此,編劇團隊下足了工夫,除了簡化劇本,留白也多了許多。他自信地表示,此次《伏生》絕對能完整地呈現京劇的唱念表演,也期盼觀眾看到伏生為了傳承,進而捨棄家庭此一精神的「文化內涵」。(旺報)
4F1515FC9DC923DC
留言列表